政策文件仙岩镇关于落实“双线双访”工作机制开展干部包保联系暨社会治理一体化行动方案 

发布时间:2023-12-29       来源:仙岩镇      选择阅读字号:[ ]     

索引号 000000000/2023-51207 主题分类 政策文件 发布机构 玉山县仙岩镇
发布日期 2023-12-29 公开形式 网站 关 键 词 政策文件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抓基层强基固本,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步路”,根据《关于开展“访民情、解民困,万名干部进万家实践活动实施方案》饶政法字20238号《关开展“大抓基层年”活动实施方案》2023〕6的通知,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加快补短板、提质量、增效能,力促党员干部全员参与,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做到“干部沉下去、民情摸上来、问题化解掉、民心聚起来”,为乡村治理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作风保证。

干部包保到户。总体按照现有机关干部职工派出所实际在册的农户全对接的原则,采取就近就便的方式,组织全干部职工、村组干部等联系群众包保户数根据实际确定,要求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民情走访到户。采取入户走访、线上联络、蹲点调研以及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定期与农户联系和见面,重点了解其家庭基本信息、生产生活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诉求,逐户记好民情日记,确保走访全覆盖、情况全掌握。

)政策宣讲到户。做好产业增收、安居工程、创业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保等各类政策的梳理汇总,根据农户情况有针对性地把政策宣讲到户、帮助落实到人,确保应享尽享

)产业对接到户。摸清农户产业状况、发展能力及问题需求,按照分类对接的办法,帮助农户解决思路、劳力、项目、技术、资金、销路等方面问题,激发群众发展内生动力,帮助农户增收致富。

)精准服务到户。依托党委、各村支部及镇属各单位,进一步延伸服务深度、准度、广度,重点开展政务服务、生产服务、关爱服务、调解服务等“四类服务”,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

二、重点任务

建立权责明确、科学规范、运转高效、监督有力的运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农户各类问题和诉求能及时回应、有效解决。

(一)健全网格化管理机制,推动精细化、规范化运行。

1.坚持服务事项“一张网”统管。根据人口数量、居住集散程度等情况,科学划分网格和微网格,每个网格由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跟踪负责网格内“五个到户”落实情况。

2.坚持资源力量“一盘棋”整合。统筹全党建、综治、宣传、便民服务、综合执法、自然资源、卫生教育、乡村振兴等部门力量建立镇社会治理分中心主抓,相关分管领导、部门配合行动的资源倾斜格局,实现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

3.坚持信息数据“一中心”处置。依托仙岩镇“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工程建设,整合民情一点通、网格化治理平台、平安江西(上饶公众)、玉山县12345管理平台、雪亮工程等数据管理应用平台,建成仙岩镇网格化治理平台。选配工作人员,厘清岗位分工设置,实现平台集成、分工适宜、规范运行。

完善“民情一点通”工作法、“双线双访”工作机制,挖掘基层治理潜力。

1.推广党建“民情一点通”工作法。突出收集村情民意,由镇(村)民情一点通工作小组进行登记整理;突出服务群众权益,回应群众合理合法诉求;突出汇聚民心民力,充分聆听公众真实想法,汇集民智,保证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切合实际、服务民生;突出建设廉洁政治,严肃受理群众反馈问题,加大惩处力度和办结速度,倒逼干部作风转变;突出促进民生改善,加强“百姓在心中”的服务意识,推动民生政策落实和实际问题化解。

2.运用“双线双访”工作机制。即通过线上+线下接访+走访”,更加全面掌握民情民意。线上群众可通过关注“美丽仙岩”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仙岩e家”以及扫描“民情一点通”二维码,在平台里直接反映问题;线下通过拨打热线电话、求助网格员等渠道反映村情民意。通过社会治理中心日常接访、每周下村接访和大走访行动结合,及时了解群众诉求做实“接访”,结合“周一接访”安排干部在社会治理分中心值班接访,驻村领导、干部分别到村里进行接访,切实做到干部接访有平台,群众反映问题有去处;做细“走访”,明确干部包保对象,组织上门入户,认真听取群众诉求,送政策宣讲上门,汇民情民意反馈,建干群沟通平台,实现社会治理“线上全联通、线下全联系”。

3.完善矛盾排查“四步”法,实现乡村治理规范化矛盾纠纷排查实行“1234”步骤,即“一、二到、三访、”,具体为网格员和微网格员每天到网格内巡查一次;对网格内发生突发性事件、邻里矛盾纠纷的情况必到;每月对困难家庭、“三留守”、社矫社康等重点人员访;对安全隐患、人居环境卫生、矛盾纠纷苗头、公共设施损坏等尽报

)贯彻逐级会审、三级化解”机制,审慎研判群众问题。

1.小事干部独立决断。到户包保收集到的问题,包保干部当场能解决的不得消极推诿,应及时给出意见处理,个人不能解决的视情况及时上报镇社会治理分中心和村党支部。

2.难题支部牵头会商。村党支部根据包保干部反映情况,梳理形成“民情台账”、列出问题清单,以适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等方式直面难题,特别发挥乡贤在社会治理中的力量同心善治,在群众心中树立起党“立足实际办实事,为民服务解难题”的积极形象,充分发挥好基层党支部在政策宣传、群众发动、纠纷化解、示范带头等方面的“主心骨”作用。

3.硬活党委研判把关。镇党委结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安排召开民情研判例会协调解决村一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挂点县领导及上级部门汇报沟通工作,会商解决难点问题。

)健全群众评议机制,确保包保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民意调查制度,采取设立意见箱、开通热线电话、发放征求意见卡等方式,广泛征求、及时反馈农户意见建议。将包保成效作为包保干部公开承诺践的重要内容,纳入干部职工考核管理,结合年底干部考评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民意调查和测评情况作为评价干部基层工作能力、成效的重要依据。

三、工作要求

围绕开展“五个到户”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联系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一)以党建引领凝心聚力,突出党的政治建设首位度。

全面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坚持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为提高基层治理效率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健全强化包保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监督制度,选优配强提振基层党支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能力,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推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平台。

(二)以贴心服务为民造福,深化基层公共服务“一”全覆盖。

坚持包保干部下村入户访、分管领导镇社会治理分中心接访,村(居)支部书记陪访的工作制度第一时间回应所在村居上访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争取让群众只跑一趟、只跑一地,实现“一”办理、“一站式”服务

(三)以多元联动促进融合,形成“条抓块统”治理合力。

酝酿“一支队伍、一个团队、一套应用”的一体化治理体系,通过群众问题“干部登记”、治理分中心“集中受理”“流转归口”、部门“限期化解”的模式提高反馈问题处理速度,并完善考核标准,妥善解决问题重复反馈、事件无人受理、监督考核缺位等治理“痛点”,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以智慧赋能提档升级,强化信息化手段运用提升服务效能。

把握仙岩镇数字乡村治理平台建设契机,整合民情一点通”党建工作法、双线双访工作机制、监督一点通监督服务小程序及美丽仙岩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载体,推行群众线上咨询包保干部线下办理,实现更多惠民政策、民生实事、问题诉求在线公开、在线办理

四、实施步骤

)组织部署(2023414日前)。党委结合实际列出任务清单,细化工作任务和措施,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以村为单位,组织做好人员摸底和联户安排。分层分类组织召开专题培训动员会议,对包保干部开展全覆盖培训。

)集中走访(2023415日至630日)。组织包保干部开展集中走访和定期走访,记好民情日记,梳理形成民情台账,及时与上级对接汇报,通过“四方会诊、三级化解”开展一次问题集中化解,及时反馈结果确保群众满意。

)总结提升(20237月1日至12月底前)。广泛听取包保干部及群众意见建议,梳理总结前期经验做法,重点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防止走形跑偏。12月底前,及时总结好全好的工作经验做法。

)持续深化(20241月开始)。根据上级相关部门有关要求,结合本实际,将前期经验做法制度化,形成常态长效机制,抓好推广应用,确保“五个到户”抓在经常、落在日常、持续推进。

五、保障措施

)压实主体责任。成立仙岩镇干部包保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专班,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余党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站所长、各村(居)党支部书记组员的责任体系,下设办公室,由镇综治办、党建办、党政办、乡村振兴办、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等部门工作人员联合组成,由分管政法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综治办牵头负责日常调度、协调、监督、考核等具体工作。

)严格督查考核。“访民情、解民困,万名干部进万家”实践活动“双线双访”工作机制开展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平安建设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干部职工年度考核重要指标,纳入村(居)党支部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纪委、综治办、党建办组成督查工作小组,常态化下村、组、户开展督查,强化跟踪问效,准确掌握各方面情况,及时发现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强化激励措施。激励全党员干部在乡村治理中深入群众、扎实工作、解决问题。依照上级文件要求,对实践活动开展效果好,群众安全感满意度高,社会总体层面上和谐稳定的村(居)进行通报表扬奖励。及时挖掘和宣传实践活动中涌现出的好做法,推出一批为民服务的好干部,对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予以表扬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