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家驷

发布时间:2021-10-08       选择阅读字号:[ ]     


黄家驷(1906—1984)字午峰,玉山县冰溪街道十字街人。著名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我国胸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奠基人之一。

少年读私塾时,受“五四”运动影响,于1919年6月离家赴省城南昌求学,同年秋考入省立二中。1920年入上饶中学就读,1921年转学到天津南开中学。1924年夏,以同等学历资格考取协和医学院。1926年下半年协和医院预科停办,转入燕京大学继续学习。1930年毕业于燕京大学,获理学士学位。1933年毕业于北平协和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留院工作两年后,于1935年去上海医学院工作,历任总住院医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41年夏,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美的资格。10月抵美,进入密执安大学医学院,师从欧美胸腔外科专业创始人约翰·亚历山大教授。1943年秋,获外科硕士学位,并通过美国全国专家考试取得外科专家资格。随后,鉴于黄家驷对结核性支气管炎的病理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有出色的学术成就,为美国早期胸外科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被推选为美国胸外科专家委员会创始委员、美国亚历山大胸腔外科学会会员和国际外科学会会员。

1945年回国开创中国的胸外科事业。10月,任上海医学院教授。1946年黄家驷在上海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红十字会第一医院创建了胸外科,开始收治晚期肺结核、肺脓肿症、食管癌肿等危重病人。他率先开展控制压力麻醉下的开胸肺切除术、食管切除术、动脉导管结扎术、心包切除术等,由此开创了我国心胸外科的新局面。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出任上海医学院临时管理委员会委员。1950年冬朝鲜战争爆发,黄家驷带头报名参加上海市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并担任总队长兼第二大队大队长,率领320人赴东北治疗志愿军伤员,同时编译了《军事外科学》。为此,他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52年上海医学院改组,更名上海第一医学院,任副院长兼中山医院院长。他不仅在中山医院和华山医院建立了胸外腔科,还帮助原国防医学院(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澄衷医院(现上海结核病防治研究所)开展胸外腔工作。1951年首创食管胃颈部吻合术,扩大了根治范围,降低了手术死亡率。1956年上书中央卫生部,组建国内第一所胸腔外科专科医院——上海胸科医院,任院长,并组织上海胸腔外科医师总结千余例肺切除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经验,建立肺切除术操作常规,提出对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倡议。

1955年,受聘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部委员(院士)。1956年参加制订全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在中央直接领导下,筹划和部署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工作。同年受卫生部委托主持编写《外科学》。

1958年调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1959年在原协和医学院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培养高级医学人才的八年制中国医科大学,担任第一任校长。1960年,主编的《外科学》正式出版。1965年2月,黄家驷率领一批著名专家到湖南湘阴农村巡回医疗,开展防病治病工作。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医药卫生状况,开办了新泉半农半医培训班,亲自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半农半医培训教材《农村医学》。

致力于国际医学交流,他出访过20多个国家,多次出席世界卫生大会和其他国际会议,不止一次在北京主持召开国际医学研讨会,学习外国先进医学经验和介绍新中国医学事业的成就。1979年在美国医学会第75届年会上获世界十大杰出医学教育家荣誉奖。他是美国胸外科委员会创始人之一,也是苏联医学科学院院士和印度科学院院士。1980年倡导成立了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创始人之一,为这门边缘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多次参加制订我国医学科学发展规划,组织领导了许多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是国内外知名的医学科学家。

黄家驷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医学教育家,曾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学部委员,国家科委医学组副组长、生物医学工程组组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明评选委员会副主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外科学会会长,中华医学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还被推选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1年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第三次大会并作大会发言。11月1日,他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刘少奇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他曾被聘为《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副主编,《中华大百科全书》编委。发表有关肺癌、肺结核的论著数十篇,主编《外科学》等。黄家驷的著作,有的被翻译成英、法、俄等国文字。他主编的《胸外科学》在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得奖。黄家驷出版的专著、译著达16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115篇,其它文章78篇。

1984年5月14日黄家驷主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会会议,在赴会途中因心脏病复发与世长辞,终年78岁。逝世后,《外科学》编委会为纪念黄家驷为发展外科学的卓越贡献,编委们一致决定把此书命名为《黄家驷外科学》。美国莱蒙·布鲁尔国际外科学会主席专程送来请著名画家绘制的黄家驷油画肖像。中华医学会追授黄家驷“胸心血管外科科学进步贡献奖”,以表彰他一生致力于医学教育事业,在发展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中做出的突出贡献。